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23年国际小学期专业学科营方案

人大文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2024-01-09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23年

国际小学期专业学科营方案


“中西视野中的文明与文化”学科营通过开设汉学、比较文学等研究领域全球大师系列讲座和学科前沿与研究方法课程,为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提供最前沿的汉学领域研究成果以及高质量的全英文专业学习训练,培养学生学术兴趣,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目录


一    全球大师系列讲座           

二    学科前沿与研究方法课程

三    师生学术研讨与座谈       

四    面向的学生及报名方式   




历史学家的声音:古希腊与早期中国


在世界文明史中,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经典文化非常相似,这两个文明都以相对较少的经典文本为中心,而这些文本又多属于文学、历史或哲学类文献。与此同时,这些基础文献虽然常常带有宗教性的因素,却并不像其他一些文明那样,以某部特定的神圣经典为中心,作为既定宗教的基础。在这一讲中,世界著名古典学家、希腊文献研究的权威学者格兰·莫斯特教授,将与著名汉学家柯马丁教授一起,在比较的视野中,探索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两大文明之间深度对话和交流的可能。



古代中国部分

Martin Kern 


简介

柯马丁是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讲座教授,美国哲学院院士,美国东方学会主席 (2023-2024),古根海姆奖获得者(2018),国际权威汉学期刊《通报》(T'oung Pao)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曾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主任(2013—2020)。研究广涉早期中国文学的诸多论域,包括诗歌作为政治与宗教仪式的文化记忆与表演、作者身份、书写与口述、阐释与文论、文献学方法论以及哲学和史学修辞等问题,对比较文学、比较古典学及语文学和翻译研究也深有兴趣。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及编著多部,担任《中国文本历史研究》(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exts)系列丛书主编。


授课方式:线下



古代希腊部分

Glenn W. Most


简介

格兰·莫斯特是比萨高等师范学校希腊语文学教授,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常任客座教授,以及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的外部科学成员。莱布尼茨奖得主,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他在古典学、古代哲学、古典研究的历史和方法论、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宗教史、文学理论以及艺术史等领域出版了多部著作,并在这些领域以及现代哲学和文学等其他领域发表了众多文章、评论和翻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典学家之一。曾在《洛布古典丛书》(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系列中参与赫西俄德(Hesiod)作品的编纂,对荷马史诗研究也有杰出贡献。他的研究还涉及古典文学、哲学、宗教史、文学理论和艺术史等多个领域,为古典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洞见。


授课方式:线上



学术主持

Xu Jianwei


简介

徐建委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战国秦汉文学史、文献学和学术史。著作有《文献考古:关于〈左传〉〈史记〉关系的研究》《汉书艺文志六艺略笺证》《诗经国风新注》(合著)、《文本革命:刘向、<汉书•艺文志>与早期文本研究》《从文献到文本:先唐经典文献的抄撰与流变》(合著)、《〈说苑〉研究:以战国秦汉之际的文献累积与学术史为中心》等。




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国际学术研究动态,旨在扩展学术视野,并加深对专题研究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Chloë Starr


简介

司马懿是牛津大学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曾任牛津大学汉学系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现为英国汉学协会理事、世界汉学大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晚清小说、近代中国及东亚神学思想研究。主要著作:《晚清青楼小说研究》(Red-Light Novels of the Late Qing)、《在中国阅读基督教文献》(Reading Christian Scripture in China)等。


课程名称中国与日本的基督教文学

授课方式:线下



Jalh Dulanto


简介

贾尔·杜兰托是秘鲁天主教大学考古学教授,兴趣包括考古学、海洋社区的民族史和民族志、人类学和考古学、考古理论、社会考古学以及定量和计算方法在考古学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等。曾指导过位于秘鲁中部海岸卢林河谷的 Pampa Chica 考古项目(1994 年、2004 年)。自 2010 年以来,他领导了帕拉卡斯考古计划,旨在重建秘鲁南部海岸海洋社区的历史和文化。


课程名称从部落到帝国:印加文明的诞生

授课方式:线下


Colin Mackerras


简介

马克林是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休教授,澳大利亚人文科学学院院士。2014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2015年获得中国图书特殊贡献奖。主要研究领域:中国戏剧、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历史(唐朝)以及中国在西方的形象研究等。主要著作:《西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看法》(Western Perspectives o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olitics, Economy and Society)、《我看中国:1949年以来中国在西方的形象》(China in My Eyes, Western Images of China Since 1949)和《转型中的中国,1900—1949》等。


课程名称西方的中国形象

授课方式:线下


Sun Mei


简介

孙玫,江苏扬州人,少年时曾进入专业京剧团学戏、演戏。南京大学学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夏威夷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戏曲、比较戏剧、跨文化研究。曾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威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现为中国台湾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中国戏曲跨文化研究》、《中国戏曲跨文化再研究》等,开创了戏曲研究的新范式,此外还发表英文论文二十余篇。


课程名称中国戏剧

授课方式:线下


Nicholas Adams


简介

尼古拉斯·亚当斯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神学教授,哲学神学系主任。曾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音乐,后完成神学博士学位。主要方向是哲学方法的变化对神学推理的影响,对康德及黑格尔都有所研究。代表著作有:Eclipse of Grace: Divine and Human Action in Hegel,Habermas and Theology等。


课程名称《哈利波特》与《指环王》中的善与恶

授课方式:线下



故事中的思想史和文化史:

《孔子世家》《桃花扇》为例 


课程介绍

邀请著名汉学家李惠仪教授介绍思想史与文化史研究,并针对拔尖基地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和论文指导。


Li Wai-yee 


简介

李惠仪是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1879中国文学讲席教授。她的研究涉及中国早期历史著作、明清小说、戏剧和诗歌以及文学与历史的关系等领域。著作包括《引幻与警幻:中国文学说情》(Enchantment and Disenchantment: Love and Illus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左传的书写与解读》(The Readability of the Past in Early Chinese Historiography)、《明清文学中的女子与国难》(Women and National Trauma in Late Imperial Chinese Literature)、《明清文学的物情与物累》(The Promise and Peril of Things: Literature and Material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等。曾与杜润德和史嘉柏合作英译《左传》。


授课方式:线上




课程时间:7月3日-7月20日不等


面向学生对象:中国人民大学本校学生,主要面向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学生,同时接受文学院基础学科拔尖基地学生和其他本硕博在读学生。


考核方式:提交一篇不少于4000字的代表性论文、一篇1000字左右的学术交流总结。


名额限制:名额为30人,将依照报名顺序予以录取。录取信息将以邮件形式通知。


报名时间:开始时间为2023年6月10日上午10:00,截止日期为7月9日23:59


报名方式:

联系方式:010-62511015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